一、学校介绍
华南理工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广州,地域与就业优势明显。学校最早可溯源至1918年成立的“红色甲工”,正式组建于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调整时期,为新中国“四大工学院”之一,1960年成为全国重点大学,1995年进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进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成为“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学校享有“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摇篮”、“新能源汽车的黄埔军校”等美誉,培养出“彩电三剑客”:TCL李东生、创维黄宏生和康佳陈伟荣;以及新能源汽车巨头:小鹏汽车何小鹏、宁德时代曾毓群、广汽集团曾庆洪、威马汽车沈晖、亿纬锂能刘金成、洛轲汽车昌敬等杰出校友。
二、学院介绍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位于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是华南理工大学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学院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3个工程博士授权点;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机械工程”被评为A-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学科,学科实力突出。
三、国家工程中心介绍
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聚焦行业发展,主要承担功能高分子先进制造、生物质材料绿色加工、新能源材料特种加工及成型等方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任务;拥有一支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领衔、高水平人才聚集、学科交叉融合、年龄结构合理、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创新团队。中心围绕高分子产品“新材料开发与制备-高端装备设计与制造-特色制品加工与成型”产业链,贯穿“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化拓展应用”创新链,协同推进新能源、通讯、家电、汽车、建筑等领域新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进程,形成一批具有典型示范的创新成果,带动高分子制造产业快速发展。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依托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机械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致力于培养高分子先进制造领域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中心与比亚迪、美的、东方雨虹、阳普医疗、金银河、亘元新材料等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每年向华为、普联、比亚迪、小鹏、迈瑞等行业龙头企业输送大批优秀研究生,深受企业青睐。

四、研究生招生情况
1、专业代码及名称
(1)080500|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及加工工程);
(2)085601|材料工程(专业型)(高分子材料工程);
(3)080200|机械工程;
(4)085501|机械工程(专业型);
2、材料专业最新初试科目
最新初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302 数学(二)和81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3、研究生导师信息查询
查询网址:https://yanzhao.scut.edu.cn/open/TutorList.aspx
五、招生宣讲
1、直播时间
2025年7月6日 19:00-20:30
2、宣讲链接

3、宣讲人及宣讲内容介绍
(1)张桂珍 博/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高分子先进制造研究所研究生招生介绍
报告时间:19:00-19:20
报告人简介:张桂珍,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先进制造研究所副所长。2013年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得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新能源、建筑节能、柔性传感等领域功能性高分子膜材料研发(锂离子电池隔膜、轻质光伏封装膜、辐射冷却膜、多孔传感膜等)。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和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广州市科技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7项;在Matter、Materials Horizons、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国外权威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4件,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10余件,获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和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
(2)张水洞 博/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反应型加工制备前沿高分子材料
报告时间:19:20—19:40
报告人简介:张水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池百人计划人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通讯评审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安全标准评审专家,中国化学会、化工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绿色阻燃、加工新原理和新方法的研究。主持和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联合和青年基金项目共8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项目(基础研究)等20多项国家、省和市厅级纵向课题,企业横向项目10余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 Material Horizons, Small, Green Chemistry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90余篇文章,是Advanced materials, Advanced Function materials,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等几十个SCI权威期刊的审稿人。担任2次国际会议的分会主席,受邀在中国工科技学术研讨会等做学术报告40余次,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发明专利46项,已授权28项,专利成果转化2项,获得厦门市专利发明奖1项(排名第一)、清远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
(3)张鹤 博/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微胶囊型高性能与多功能高分子材料
报告时间:19:40—19:55
报告人简介:张鹤,副教授,博/硕士生导师,高分子先进制造研究所副所长。2009年本科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其后于该校继续留任博士后研究员。2017年10月以骨干教师引进入职于华南理工大学,现为校“兴华人才工程”A层次团队—“高分子制造装备创新设计技术”团队骨干成员。长期从事于高性能与多功能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方向的研究工作。入职华工以来,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企业委托项目3项,参与各类项目若干。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SCI论文70余篇,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stry of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Technology、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际发明专利3件(获授权1件)、中国发明专利10件(获授权3件)。
(4)王晋 博/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
报告时间:19:55—20:10
报告人简介:王晋,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博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主要从事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加工和力学、刚柔耦合结构设计与制造、智能材料与结构(软体执行、柔性电子等)研究工作。近年来,在Macromolecu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sticity、Advanced Fiber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European Journal of Mechanics-A/Solids 、Mechanics of Materials等领域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5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4项。
(5)黄照夏 博/硕士生导师
报告题目:压电高分子材料强化制造
报告时间:20:10—20:25
报告人简介:黄照夏,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面向压力成型为主导的高分子成型加工技术创新需求,基于对高分子链松弛行为的研究基础,利用自主研制大幅变压模压实验装置,在模压过程中引入可控释放段,创造性地提出了高分子锻造成型新方法,发展了基于能量累积的高分子加工新方法。研究发现通过对压力成型过程动态压力调控可以实现压缩功的高效累积,进而结合自主研制动态PVT建立了成型过程压缩功诱导高分子链结构演变行为,实现了多种高分子材料结构调控和性能强化,并进一步针对压电材料的工艺和性能需求开发了基于高分子锻压的成型加工新技术。基于以上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4项纵/横向项目资助,近五年以第一/共一/通讯/共通在Nat. Commun.(2)、Adv. Mater.(2)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5篇,申请发明专利10件,研究成果在金发科技等企业开展落地应用。拟进一步针对生物医用高分子进行材料制备新技术研究,实现其功能化构筑。